我們最近上課在學習社會劇還有演社會劇,而在把新聞演出來的那堂課中,我們這組抽到的是關於一個在安養院的老婦人,在母親節還沒有人接她回家。雖然我們這組以輕鬆的方式來表達,但這個案例卻是現今社會上沉重的現象的縮影。在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的同時,越來越重的扶養比除了象徵年輕一的需要更努力工作外,同時也代表了需要被扶養的老人數量快速的成長,因為必須同時面對這兩個壓力,安養院成了越來越多家庭的解決辦法。正因為需要錢照顧父母小孩,所以沒時間親自去是奉父母,安養院的確是個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不幸的是,並非所有家庭都是基於為了父母好的出發點才決定把父母送到安養院的。正如我們戲中、還有新聞中的角色,有的人平常的確是要工作沒錯,但就算到了假日,他們還是想要休息、想要出去玩,不想被一個老人綁在家裡,更不想讓已經很疲憊的身體,花時間精力去照顧一個難照顧的老人,等於是把自己的父母遺棄在安養院了。說來殘酷,這些人從不想想自己的父母當初也是這麼為自己犧牲的。有多少個周末,當年的父母是可以去遊山玩水的,有多少個夜晚,因為工作疲憊不堪的父母還是願意爬起來哄哭鬧的小孩,但那些將父母遺棄在安養院的人將這些視為理所當然,而不是將之視為自己無以回報的恩情,完全忘了母親節這種讚頌親情的節日設置的初衷了。
其實我自己在演這齣社會劇的時候也很有感覺,我的奶奶已經超過90歲了,完全喪失自己生活的能力,但還好家中經濟情況還許可,所以有請外勞幫忙照顧。奶奶的確生活上一定需要人照顧,但我們從沒想過把她送到安養院,不是因為不放心安養院的照護,是因為安養院實在是所有選項中的下下策,如果能讓奶奶繼續生活在家中自然是比較好。對照那些被遺棄在安養院中度過母親節的奶奶們,或許有些諷刺,但扣掉那些子女不是不願意而是真的無法接自己的母親回家的奶奶之外,剩下的那些奶奶們,如果知道會有這麼一天,當初會怎麼對待自己的子女呢?會毫無差別嗎?或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抑或是不斷教育自己的兒子親情的偉大呢?如果是我,應該會選最後一個選項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