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課王老師提到了枕頭天使,他罹患了靜止性腦部病變,腦部嚴重發育不全,一輩子無法走路、說話、抬頭,而其父母讓他接受生長衰減治療,將他的子宮、盲腸及尚在發育的乳房一併割除,然後施以高劑量激素來阻斷他發育,聽到這件時真的有動魄驚心之感,雖然其父母親認為這樣對孩子是最好的治療,也方便他們照顧,可是心裡不禁想問這究竟是方便了他們還是使孩子受益呢?就像是惠施問莊子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孩子雖然不能表達,但暑假時在系上安排服務學習課程中,切身的體會到,孩子們對於服務員對他們付出的愛和關懷是如人飲水冷軟自知的,這些箇中滋味即使說不出來也是點滴在心頭。再說如果只是方便父母照顧,那孩子之於父母不就如同被豢養的寵物嗎?因為可愛所以想留著,因為怕麻煩所以做些手術。這實在是匪夷所思,相較之下,有那麼多的家庭也擁有需要特別照顧的孩子,有那麼多的社會機構一直努力在協助孩子適應社會,而那些孩子們雖然要很辛苦的吸著每一口氣,雖然要汗淪浹背的移動步伐,可是至少他們能經歷一個身為人一生的身心發展歷程,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一直是中國人固有的觀念,反觀由父母親自操刀真是不勝唏噓!但這也給我很大的提醒,希望將來當我們主觀的認為這是對病人最好的時候,是否有站在對方的立場想過?是否問過這對病人而言是不是也是最好的呢?即使自己一開始的初衷確確實實是以病人的利益為最大前提,但人非聖賢,百密也總有一疏,所以王老師也提供我們判斷倫理的七個步驟一、事實如何?二、道德問題何在?三、有哪些解決方法?四、有哪些主要關係人?五、評估各方案的道德性?六、有哪些實際的限制?七、該做哪些最後的決定?雖然說大體而言以善為基則凡事皆可因之而起,但每個人有其價值觀及其所持守的圭臬,所以或許當將來十字路口徬徨迷網時,踟躕於灰色地帶時,也許判斷倫理的七個步驟也不失為一個方法。
透過體驗表演,讓你更具備感受力、更能適意地表達關懷!
- Mar 23 Wed 2011 10:42
反思札記1-13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